6月6日訊(湘潭日報 洪靜雯)“再婚的(含帶來的子女)一律不給予組上任何分配”,這樣的村組約定是否合法有效?近日,湘潭縣法院依法審結這樣一起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案,依法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,確認再婚母親萬女士與其女兒小玉(化名)享有被告村組分配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款同等份額的權利。 案情回顧: 2008年10月,離異的萬女士帶著女兒小玉嫁給湘潭縣易俗河鎮(zhèn)的譚某,母女戶籍一同遷入譚某所在的村組。落戶后,萬女士與小玉一直在該村組居住至今。2014年,該村組農田即將被征收,部分農田停止耕種,湘潭縣人民政府依規(guī)將補償款補給失地農民。2015年12月19日,村組上制定了一個田地人口分配《協(xié)議》,協(xié)議內容第二條約定:對再婚的(包含帶來的子女)一律不給予組上任何分配。該《協(xié)議》經該村組社員大會90%以上人員同意。根據(jù)協(xié)議,萬女士與小玉不能分得補償款,這讓萬女士非常生氣,她認為自己和女兒已在村上落戶多年,早已是村組居民,不能如此區(qū)別對待。為了維護自己權益,萬女士和小玉一起將村組委員會起訴至法院。 法官說法 案件經過一審后,法院判令萬女士和小玉勝訴。主審法官表示,萬女士與小玉戶籍落戶在被告村組,也在被告組上居住生活多年,兩人早已是被告村組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,依法應當享有與其他組民同等待遇。被告村組制訂的《協(xié)議》第二條侵犯了萬女士作為組民的合法權利,因此法院判決該條款無效,萬女士與小玉應當獲得2014年度政府給予被告補償款中應得部分。 |